English

邵云环、许杏虎、朱颖同志 悼念仪式在京举行

1999-05-13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“健笔斥强权,英魂萦祖国”。为悼念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残暴袭击中国驻南使馆时牺牲的邵云环、许杏虎、朱颖同志,新华社、光明日报社今天下午分别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,送别三位为国捐躯的优秀记者。

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、李鹏、朱镕基、李瑞环、胡锦涛、尉健行、李岚清向烈士敬献了花圈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书记处书记、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分别参加了新华社、光明日报社举行的悼念仪式,向光荣牺牲的三位同志表示沉痛哀悼,向他们的亲属表示深切慰问。他说,三位同志的光辉形象将永远印在全国人民的心上,永远印在全国新闻工作者的心上。

邵云环同志今年48岁,是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、主任编辑。在新华社参编部工作的20多年里,她主要从事有关南斯拉夫情况的翻译和调研工作,今年3月15日被派往南斯拉夫。今年年仅31岁的许杏虎是光明日报驻南联盟首席记者,他的夫人朱颖28岁,是光明日报驻南联盟记者、光明日报广告部美术编辑。1998年7月,两人一同赴南斯拉夫工作。邵云环和许杏虎、朱颖夫妇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。1999年5月8日,三位烈士同时遇难。

在新华社新闻大厦的一楼大厅内,鲜花翠柏簇拥着邵云环同志的遗像。遗像下,今天刚刚被迎回国的邵云环同志的骨灰盒上覆盖着的神圣的国旗,是祖国母亲给予自己英雄女儿的殊荣。遗像前,是她受伤的丈夫曹荣飞携儿子曹磊敬献的花圈。大厅里,放满了社会各界敬献的花圈、花篮。大厅两侧悬挂的白色横幅表达出参加悼念仪式人们共同的心声:“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炸我使馆杀我记者的野蛮暴行!”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其野蛮暴行承担全部责任!”

新华社社长、党组书记郭超人在悼念仪式上致词。他说,1999年5月8日,这是每一位中华儿女,也是每一位新华社职工都会永远记住的日子。就在这天凌晨,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联盟大使馆,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邵云环同志壮烈牺牲。全国各族人民、全社广大职工对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侵犯中国主权、肆意践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罪恶行径义愤填膺,对邵云环同志的不幸遇难万分悲痛。

郭超人说,邵云环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,是新华社优秀的驻外记者。她在新华社20多年,工作始终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,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。今年3月,当南斯拉夫局势极其紧张,科索沃战火一触即发的时候,邵云环同志主动请缨,再次勇敢地奔赴报道第一线。到达贝尔格莱德后,她不顾危险,克服重重困难,坚持深入现场采访,及时、准确地发回大量有价值的报道,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赞扬。今天,在深切悼念邵云环同志的悲痛时刻,血的事实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美国推行强权政治的丑恶面目,看穿了它妄图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罪恶阴谋。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此次罪恶行径,江泽民主席、胡锦涛副主席的重要讲话和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,充分表达了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心声。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,学习和发扬邵云环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,为把新华社建设成为一个更大更强的世界性通讯社而努力奋斗。

许杏虎、朱颖同志悼念仪式的会场设在光明日报社主楼七层大厅。通向会场长长的甬道上放满了社会各界敬献的花圈、花篮。参加仪式的代表和烈士的同事、家乡亲人神情肃穆地向并排而列的烈士遗像鞠躬志哀。两位烈士的骨灰盒上覆盖着神圣的国旗,表现出祖国对自己英雄儿女崇高的敬意。

光明日报总编辑王晨在悼念仪式上致词。他说,今天,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,哀悼我们的战友许杏虎、朱颖同志。许杏虎、朱颖同志是我报常驻南联盟的优秀记者。自科索沃危机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悍然发动轰炸以来,他们两人不畏艰险,互相鼓励,以大无畏的英雄精神,坚守在硝烟弥漫的战场,迅速、准确、鲜明地发回了大量的战地报道,有力地揭穿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,实行狂轰滥炸的丑恶面目,报道了南斯拉夫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。他们主持正义、呼唤和平、谴责侵略战争的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,也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。许杏虎、朱颖同志被无辜杀害,这是对我国主权的严重侵犯,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,也是对世界公认的新闻工作权利和准则的粗暴践踏和蹂躏。我们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最强烈的抗议和最严厉的谴责!

王晨说,许杏虎、朱颖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,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,不愧为新闻工作者的光辉榜样,不愧为新时期知识分子的楷模。我们一定要学习和发扬他们积极进取、奋发努力的精神,要像他们那样,刻苦勤奋,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,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随时听从祖国召唤和人民需要的新闻工作者。许杏虎、朱颖同志英勇牺牲了。他们用鲜血谱写了人生最灿烂的乐章。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、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、追求理想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范将与世长存。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利益和正义的事业奋斗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